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激光矯視 增加患青光眼風險

激光矯視 增加患青光眼風險

青光眼是本港致盲的頭號殺手,平均每年有90人因此而失明,當中因為近視過深而患上青光眼的風險比率,更是一般人的2.3倍,眼科專科醫生提醒,曾接受激光矯視的市民亦不會減低病發風險,呼籲定期進行眼睛檢查,及早察覺眼睛病變,減低致盲機會。

港人佩戴眼鏡的比率屬全球數一數二,不單愈來愈多年紀小的市民也須佩戴眼鏡,而大部分人的近視度數亦較其他地方人口深,普遍在500至800度之間。眼科專科醫生兼青光眼病人互助組織康青會的會務顧問醫生許少萍指出,過去已有不少研究顯示深近視(即300度以上的近視眼)患者較沒有近視的人士,患有慢性青光眼的風險高1.5至2.3倍,顯示深近視是繼家族遺傳、年齡增長、糖尿病及高血壓後的另一個高危患病原因。

其實青光眼是一組眼疾的統稱,病因為視覺神經病變,即連接眼底的視網膜及大腦的一層非常感光的組織出現損壞,及後視覺神經盤會出現凹陷、視覺神經網膜邊緣會變薄,甚至眼球內的去水功能受損,令視野從兩旁開始逐漸收窄,及眼壓不斷上升。不過,大部分青光眼病人在病發初期並無出現疼痛跡象,並誤會視力出現模糊不清的現象屬疲倦所致,因此很多病人多於視野範圍只剩餘低於兩成下始知患病,但已令病情到達不易補救的地步。

許少萍表示,隨著科技發展,不少人也會以激光改善視力質素,但亦因此增加患上青光眼的風險: 「激光矯視並不能減低患青光眼的機會,因為激光只是利用光學的修補,改善視力的效果,實際上是類似將眼鏡內置於眼球之內,加上大部分接受矯視的病人在手術後會減少定期檢查眼睛的次數,令他們更易忽視患青光眼的可能性。」

青光眼是無法根治的疾病,但及早發現及得到適當的治療卻可放緩視力退化的速度。許少萍稱,現時有不少新的治療青光眼藥物,不但能減低用藥的次數,藥物的有效性亦較傳統藥物穩定,呼籲病人應定期覆診,有效控制病情,並提醒40歲以上的高危人士,應每年驗眼一次,以便及早察覺眼晴病變。 (都市)



視力持續模糊 可致失明

 個案 現年只有20多歲的傅小姐(左),中學時已患有2,000度深近視,其後被證實患有青光眼,至今右眼視力全失,左眼亦只餘下0.02%的視力,出外時需依靠盲人拐杖扶持。傅小姐說:「記得中學時,有一天雙眼突然變得模糊,但一直誤以為精神不佳所致,沒多理會,至一個月後排期看眼科醫生,當時醫生已表示情況相當嚴重,當時曾進行6次手術幫助排放眼內的眼水,為眼睛減壓,但由於年輕,排放眼水的小孔很易癒合,因而需經常進行手術,那時就試過一年做4次手術,至去年3月,眼睛的視網膜終受不住而脫落,再做了3次手術補救,但現時只可感覺到眼前的光影,並不能看到其顏色層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